春风一路春班忙
万人空巷争相看
粤西地区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是当地人民在春节过后的传统贺岁方式。村民“做年例”,除了保留一部分传统节目外,粤剧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年例期,每村每镇都搭起戏台,张灯结彩,看年例、吃年例、睇大戏,邻里乡亲、亲朋好友汇聚在一起,共享过大年的节日气氛,其乐融融。与此同时,广东粤剧院名家新秀齐出动,携精品好戏下乡,以最红火的春班开启一年的演出。
“今年的春班给我感觉特别不一样,真的特别热闹!大年初九之后,广东粤剧院的两个团都在乡下演出了。晚上八点多开场的演出,下午一点多就已经有很多观众在舞台下等待,等到开场,幕布一拉开,台下人山人海!看到观众这么热情,我们也非常感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说:“广东粤剧院今年的春班很旺场,会一直演到3月底,好多观众等了好久,都在期待着一场好戏,我们所有的演员,也会以最饱满的状态,呈献最好的演出。”
春班“热辣滚烫”,万人空巷争相看
2月14日,广东粤剧院一团经典大戏《观音情度韦陀天》在台山市汶村镇九岗鹅斗村鸣锣开演,为广东粤剧院的“春班下乡”拉开了序幕,紧接着《紫钗记》《梨花情》《洞庭良缘》《唐宫香梦证前盟》《白蛇传·情》等精彩剧目分别在台山、茂名、化州火爆上演,其中,由粤剧名家丁凡、蒋文端、文汝清领衔主演的经典粤剧《洞庭良缘》于2月22日在茅山村文化大楼呈献,时值茅山村年例“正日”,看年例、吃年例、睇大戏,热闹非常,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容纳了超过两万人次现场观看演出!台上锣鼓铿锵粤韵扬,台下熙熙攘攘争相看,年味、粤味、戏味的氛围值被拉至最满!
2月19日,广东粤剧院二团在茂名电白旦场村鸣锣开戏,《刘金定斩四门》《刁蛮公主戆驸马》《红鬃烈马》《五女拜寿》等一连四晚精彩大戏陆续呈献。旦场村年例“正日”,由粤剧名家曾小敏、彭庆华领衔主演的经典大戏《刁蛮公主戆驸马》,吸引了近万观众现场观看,由于旦场村文化广场位置有限,本地的村民、四下邻里的观众、远道而来的戏迷,里三层外三层,占满了整个广场!此外,由 黄春强、莫伟英、李雯婕、苏临轩、康健、马友民、吴碧君等青年担纲的剧目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到现场观赏。春风动幕布,粤韵声声扬,抬头,便是绚烂无比的烟花,正月的村庄,欣欣向荣春意旺!
看“春班”
粤西地区是粤剧的福地,粤剧文化艺术在粤西大地上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廖婆婆88岁了,对粤剧的热爱依然不减,平日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粤剧上,“很喜欢看!看了几十年啦!”说起粤剧,她眼里闪烁着久远的光:“年轻时最喜欢在年例的时候去人挤人、睇大戏,现在不方便了,平时都是在电视上看戏,‘春班戏’就在屋子里听(广场传来的粤剧声),听到熟悉的粤曲也很满足。”
“我今年50岁,从我有记忆起,就开始看春班大戏了。”在旦场村,一位蔡姓村民说:“每到年例,粤西地区几乎每个社区、每条村庄都有粤剧演出,百花齐放,热闹非凡!”
“从有记忆开始,年例就是这样的——吃年例、睇大戏,锣鼓喧天,红红火火。年例大戏是旦场村乡村文化盛宴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年都有请粤剧院团过来演出,省团是最受欢迎的,村民都喜欢看,看完还想看。”旦场村村民小组组长助理蔡标先生说:“曾小敏、蒋文端、彭庆华、文汝清等名家在旦场村有好多粉丝,甚至好多都是年轻人。我们村五千多人,加上邻村专程过来的,今晚现场看戏的都近万人了!”
“今年的年例请来了省团做戏,大家都好期待!”茅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锡才说:“为了一睹名家风采,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都来了,6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人头攒动,停车场停了两三千台私家车。”
叹“春班”
“我们粤剧春班的演出,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粤西当地的乡村振兴。”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已有二三十年的粤西春班演出经历。他回忆起自己30年前第一次来粤西“做春班”——交通不便,要花十多个小时才到达演出地点;戏台都是用竹子在田野里临时搭建,演武戏很忐忑;住宿不便,演员们都是自带铺盖,分散住在村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氛围很好!台下‘黑压压’一片都是看戏、懂戏的观众,掌声、叫好声恰到好处!火爆的现场让我们演员好兴奋!就连红线女老师第一次来粤西睇春班,都被人山人海的热情观众感染,忍不住唱了三首粤曲!……如今,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文化大楼、文化广场都十分气派,粤西人民对粤剧的喜欢,也代代相传,‘根深蒂固’!这种深到骨子里的喜爱,让他们对戏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对戏的要求也提高了,使得各地区剧团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2000年春节第一次“做春班”到现在,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年春班,但每一次下乡,对于粤剧名家文汝清来说,仍有特别的意义。“我外公就是茅山村的,这里算是我的半个老家,看着台下一大片的亲友团,我感觉到非常兴奋、也非常自在!希望以最好的状态回应父老乡亲的期待!
追“春班”
00后大猫是电白本地人,在深圳长大,趁着假期,一路跟着春班走过了化州、吴川、湛江等地,再跟着回到了家乡,“小时候,年例时若有空,爸爸妈妈就会带我看年例大戏,风吹幕动的惬意感、热热闹闹的人群、风中夹带着的烧烤味道,以及期待开场的心情,成为我记忆中很美好的存在。”大猫也是因为粤剧《白蛇传·情》开始追粤剧,也是因为喜欢上粤剧,就留在广州工作了。“新年睇大戏和春班都看,各有不同的精彩,在乡下的戏台,舞台表演更加生活化,这种轻松和热闹的感觉我也很喜欢!”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小吴,为了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春班现场,她坐了30个小时的硬卧火车,辗转大巴、三轮车、摩托车,一路跟着广东粤剧院从江门、广州再到茂名,“这一趟很值得,让我见到了粤剧这么接地气的一面!村民们都很懂戏,粤剧氛围特别好!”
来自广州的70后陈女士从2016年开始追春班,“有些戏码的版本,只有在春班才能看到,例如昨晚在鳌头镇的例戏《六国大封相》,特别原汁原味!在乡下看春班,鞭炮声、烟花声、锣鼓声、掌声,声声不息,加上时值年例,人多戏多娱乐多,非常有年味!因为春班不售票,为了霸位,我们下午两点就过来广场守位了,一直到演出结束12点,看到最后散场才离开。”
“以前都是在剧场看戏,趁着今年有假期,就约上戏友一起追春班了!”来自江苏的90后张女士在上海工作,从粤剧《白蛇传·情》的上海巡演开始喜欢上粤剧,“昨晚是第一次看传统例戏,感觉就像开到了一个盲盒,很惊喜,很喜欢!”
延续着的“春班”
年例习俗由来已久,这古老的民俗像一个神秘的富矿,蕴藏着悠悠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虔诚的信仰、宗族的向心力;它又像一条血脉相连的脐带,连接着历代祖宗儿孙。而粤剧,在那深邃的时间隧道里,连接着过去、现在和长久的未来,它在现代都市,也在城镇街巷,还在更广阔的乡村田野间、广场上……在这幅“年例”的广阔光景中,粤韵飞扬,声声传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