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琴 自 传 (文/郑丽品)
我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叫刘昌,父亲离乡到南洋,所以我也算是华侨子弟。我在父亲汇资的支持下毕业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的时候,眼见很多同学受到迫害,这激起了我这个爱国、有文化底蕴的女子的救国决心。也因为同学是革命党,在同学的鼓励下我更加坚定了参加革命的信念。参加革命之后,凭着我多重的性格(即是外向型、又是内向型)在北海活动的一支游击队的磨炼中使我成为“神枪手”女连长。我聪敏、坚定、机警、刚柔并重,有毅力,深思熟虑、文静,这些在我以后的革命工作中一一体现出来了。
一九四七年秋天,我带领的人民游击队奉命挺进山区,面对的是“桃园堡”这个顽固的恶势力。我得到党政委指示:主要任务是解放“桃园堡”。我以教师身份进入堡中。“桃园堡”住着一百多户地主,而我是先进入堡外的奴才村发动群众。借着访贫问苦,首先要发动的是被我在六女潭救起意欲投潭的春花以及她世代为奴的父亲——何奉,我必须利用他们二人因势利导地展开工作。我化妆潜入村中,来到何奉家里,刚好见到昏死的春花,我和卫生员马上抢救春花。救醒春花后,看着他们父女两抱头悲泣的情景,我的心也在抽搐着。我看见破旧的房子里只有一张残旧不堪的台和几张凳子,墙壁剥落,在这种压抑、凄凉的环境下,我内心更同情他们父女,更深切地痛恨斩尾蛇,同时更加强了我对阶级的情感与及解放桃园堡的决心。春花说:“难道做奴定要做到百年长?”我意识到她只有反抗的潜意识,但没有反抗的决心,于是我就利用春花对世道的不满和被人侮辱后心中的仇恨,展开对她内心的冲击,让她知道只有挺起胸膛去报仇,闹翻身,求解放。而对于何奉,由于世代为奴日子长,这种长期的压迫让他只知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我亲切、耐心地开解他,让他明白“做人不会尽是凄凉,只有剪破天罗,冲开地网,翻天覆地斗一场。”才是最好的出路,才不会永世为奴。(何奉和春花的内心世界是我在话外音的一些体会,如果我演刘琴的话,会利用舞台行动及唱做方面去刻画她内心世界,做到外部表演与内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刘琴的形象达到栩栩如生的境地。)何奉和春花在我的关心及发动下,改变了他们不敢反抗、逆来顺受的思想,提高了阶级觉悟,和我亲如一家人,这让我在堡中的工作增添了力量。而刘黑牛是堡主刘立人的护兵,通过两次接触,了解到他是个鲁莽、耿直、老实的人。于是我运用了以理服人的方法去教育他,再通过何奉和春花的帮忙劝说下,争取到黑牛的归服,这让我如虎添翼。还有正人君子——林校长,在得知他原来是一直暗中帮助、接应我的党内同志时,真是又激动、又喜悦,令我信心倍增。在我眼中,桃园堡联防大队长万选之是个恶毒的人,人称“斩尾蛇”。我与他交过手后,深知他的阴险奸诈,所以处处警惕,在他面前一定要反应敏捷。当与他在番鬼王家中正面交锋时,我表现镇定、警惕,还有在学校里面也如是,我很淡定、坚毅。刚柔结合去制胜他,让他时时处于下风。对于今次主要对付的番鬼王,我表面对他必恭必敬,在取得他女儿――四小姐的信任后,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在中秋节拜月之夜高举红灯,化被动为主动,对强敌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里应外合,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解放了桃园堡,响应了毛主席地号召。
(作为演员,我明白舞台人物的行动不是孤立的,只有通过唱、念和舞台行动去描绘物象,表达心态,通过刘琴与其他人物的冲突去塑造人物)。
浅谈对“何奉”的人物分析 (文/刘建科)
粤剧现代戏《山乡风云》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该剧对于继承粤剧的优秀传统,改革创新粤剧的手段,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是粤剧现代戏的“里程碑”。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七年秋,华南地区的一支人民游击队,为了配合全国大反攻,奉命挺进山区。桃源堡是山区里地主阶级的一个最反动的堡垒,刘、关、张三姓土豪控制着一支上千人的反动武装,欺压百姓。为了打倒这些土豪恶势力,解放桃源堡,政委特派遣女连长刘琴化装进堡,发动群众里应外合,配合主力进攻。
作者在编写《山乡风云》这出戏,对每一个人物都描述得十分具其个性。反映出当时社会各个不同阶级的人的心态,也是一个社会缩影。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重要,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剧情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剧中人物“何奉”的一些性格分析。何奉是在当时社会受地主压迫、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地位低下的老奴。由于世世代代受压迫,使他的奴性根深蒂固。从他呆滞、无奈的眼神中,可以知道他对生存已经十分麻木了。他胆小、怕事、逢人低三分的奴性也足以证明地主们对平民百姓所欺压的程度。在戏中的唱词里就更能体现出来。
何奉,在这出戏里内心情绪变化是递进的,每一场都有着不同的思想转变。在第一次与刘琴见面,当知道他们都是共产党时就说:“是共产党?主家知道,说我私通共产党,就是天大的罪名。”从他与陌生人接触就表现出他的无知和迂腐以及内心对“共产党”的惧怕心理。第二场,当自己受到毒打时,他作出了一个前所没有的“反抗”,就是:“你打吧,打死了少个奴才种。”从他这句词中更可体现出他的奴性根深蒂固。但当他以为女儿死了的时候,内心哀痛、激愤的心情使他有了进一步的思想转变。当刘琴劝他参加革命时,他是从拒绝到
有些将信将疑,他同意女儿跟刘琴走也不只不过是奈何之举:“看来只有这条路了”。这条思想行动线在剧中也很具体地表现着,这也就是说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到了第五场,何奉这时的性格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他对穷苦的百姓讲:“要听共产党、毛主席指点,到时退租退押、分田分地。”此时他相信革命必定会成功。在这场中他还在把性格冲动的黑牛收伏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作用。从何奉的行动表现,思想转变使剧情又推至另一高峰。第七场的时候,何奉已经达到脱胎换骨的境界。在万选之搜查衣箱和锣鼓柜这段戏中,充分体现出何奉的稳重机智的性格。
《山乡风云》之所以几十年历演不衰,是因为作者对人物角色赋予灵魂。通过作者与导演的一度、二度创作,和前辈艺术家们的再度创作,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树立起一个个活生生的舞台形象。前辈们的表演是我们一面很好的镜子,但同时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希望自己通过学习,尽量向前辈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