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全省粤剧界精英合力打造的广东粤剧艺术精品、经典粤剧《山乡风云》应邀参加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将于2008年11月2、3日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连演两场,此外,还上演一场《经典粤剧折子戏精品专场》。这次赴上海演出由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主办,汇集了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广东粤剧青年团,广州红豆粤剧团、佛山青年粤剧团、广东香山粤剧团等七个粤剧表演团体,组成空前鼎盛的精英阵容,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展示当今粤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和后起之秀的艺术风采,让观众领略广东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1965年首演、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罗家宝主演的粤剧现代戏《山乡风云》是广东粤剧艺术的代表作,它在革命内容与粤剧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上,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对于继承粤剧的优秀传统,改革创新粤剧的表现手段,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是粤剧现代戏的“里程碑”。《山乡风云》的出现,使中国戏曲界改变了对粤剧的看法,当时有人说,是《山乡风云》救活了粤剧。1965年12月,《山》剧上京演出产生极大反响,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赞扬。
《山乡风云》1965年版本--第五场 《山乡风云》1965年版本--第八场
1966年初,粤剧《山乡风云》曾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公演15场,轰动一时,当时的上海市领导陈丕显、胡乔木等与剧组的主演和主创人员召开了《山乡风云》艺术座谈会,对该剧的剧本修改和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为繁荣和发展粤剧艺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7年,由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倡导,汇集了广东粤剧界七大院团力量、五位“梅花奖”获得者、老中青三代粤剧界精英历时半年重排了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
重排的《山乡风云》由著名粤剧演员蒋文端、彭炽权、梁耀安、欧凯明等担纲主要角色。既保留了原作的“粤味”,又有所创新发展,在剧本、导演、表演、舞美、灯光、武打及音乐等方面均有所超越,不愧为粤剧艺术精品。
《山乡风云》新版--第五场 《山乡风云》新版--第八场
该剧重排后,于2007年5月在广州市友谊剧院为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献演,随后在珠三角地区巡回演出。2007年10月,《山乡风云》再度晋京,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隆重上演,豪华的演出阵容、精湛的表演艺术赢得各地观众的热烈追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观看了演出后称赞,“这个戏很好,剧情像广东音乐,步步高”。 同年11月赴港连演两场,掀起一股抢票热潮,欲罢不能。2008年5月再度应邀赴港献演,仍是一票难求,在香港产生极大反响。
《经典粤剧折子戏精品专场》的领衔主演皆为当今粤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和后起之秀,其中四位先后获得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出剧目更是形态各异、精彩纷呈,均是历演不衰的经典粤剧折子戏,充分展示粤剧独特的魅力。
丁凡、蒋文端主演的《唐宫香梦证前盟》之“痴梦”,用抒情委婉的唱腔、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美轮美奂的场景来表现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欧凯明、曾慧主演的《斩经堂》,既有粤剧的传统唱做,又把京剧的长处融会其中,体现了粤剧艺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梁耀安、麦玉清主演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彭炽权、曾小敏主演的《凤仪亭》、李伟聪、严金凤主演的《范蠡献西施》之“梦会太湖”以优美动人的唱腔见长,既有粤剧传统的梆簧,也有创新发展的唱腔。彭庆华、刘建科主演的《武松大闹狮子楼》充分展示青年一代粤剧小武行当的武打技艺,以南派传统的艺术风格——“硬桥硬马”为基础,结合影视武打技艺,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演出不仅可以让上海观众领略广东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扩大影响,让世界了解岭南艺术的精华。